中方融媒9月11日讯(记者:蒲书琴 通讯员:向穗 叶泽强)“以前担心用水不稳定,现在新井修好了,以后喝水再也不用愁了!”近日,中方县泸阳镇聂家村村韩家组村民刘恩军看着完工的新水井,脸上满是笑意。
昔日用水愁,今日清泉流。今年以来,中方县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级落实”的联动模式,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反馈“用水难”问题的村组新建水井及配套设备,并探索长期有效管理运维模式,惠及群众数千人。
闻诉即动,靶向施策破难题
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中方县部分地区村民长期面临季节性缺水问题,枯水期排队接水、“省吃俭用”是常态,成为影响村民生活生产的“老大难”问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接到村民反映用水不稳定问题后,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联动县水利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逐户摸排情况,精准查找问题根源。通过专题协商、征集民意,迅速确定了“新建补充水源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县局资金保障、乡镇指导协调、村级具体实施”的清晰路径,确保了整改方向直指民意焦点。
在袁家镇桂花村,面对类似难题,县水利局专项拨款6.8万元并派遣技术团队,镇党委政府靠前协调打通堵点,村“两委”牵头落实建设,通过开凿深井、配套专业设备,从硬件上根本性破解了缺水困局。
协同攻坚,提速提质保民生
破解难题需要决心,更需高效的行动力。聂家村村“新建补充水源井”项目一度因协商分歧滞后时,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提出“紧盯时限、务求实效”的要求。泸阳镇主动介入,多次协调施工方与村委会,化解矛盾,打破僵局,并建立“日跟进、周调度”机制,全力推动工程重回快车道。
工程进度要抢,质量关更要把牢。泸阳镇抽调骨干组建质量监督小组,全程驻守施工一线,严格把控水井开挖、管网铺设等关键环节,确保水质达标、工程过硬。同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向村民反馈进度,引导群众全程参与监督,真正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固成果
工程竣工通水不是终点,如何让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持续惠及于民,是关键所在。
在泸阳镇聂家村村韩家组,一套以村民为核心的长效管护体系同步建立。用水实行计量收费,促进节约用水;设立管护员,对水管破损、水压异常等问题快速响应,实现“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快处置”,形成了责任闭环,确保新水井从“建得好”迈向“管得好”“用得久”。
袁家镇桂花村则着力于制度创新,将规范用水、杜绝私接、避免浪费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约束措施,通过村民集体商议、共同遵守,引导形成节水惜水的良好风尚,从软件层面为供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解决乡村用水难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资金技术的“硬支撑”,更需要基层政府的快速响应、担当作为,以及建立包含村民参与、制度规范在内的“软治理”。这种“多方联动、标本兼治”的模式,不仅高效解决了眼前的民生“痛点”,更探索出了确保乡村设施长效运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让清泉活水长流,更让民生福祉直抵人心。
一审:袁敏
二审:谭莹莹
三审:钦佩
来源:中方融媒
作者:蒲书琴 通讯员:向穗 叶泽强
编辑: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