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汪碧水映莲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婷 欧阳晓 编辑:刘可雨 2023-03-07 10:07:00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市“节水 用水 护水 爱水”全民行动启动。

湘江湘潭段一汪碧水惹人醉。湘潭市全面开展“清河净滩”行动。

湘潭表彰一批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市级美丽河湖——碧泉河风景如画。

涟水河入河口段一景。

(本版图片均由湘潭市河长制委员会办公室提供)

湘江浩荡,奔流北上。阳春三月,沿湘潭滨江路一路前行,金霞山下绿环蓝、蓝绕绿,窑湾水里鱼儿闹、清波扬,竹埠港岸白鹭啼、孩童笑,九华湖边香微袭、醉悠悠。

流淌在这座城市里的碧水清波,蕴藏着200多万莲城人民的美丽愿景。在美丽愿景转化为眼前美景的路上,湘潭“河长制”一路护航、一路步履铿锵。

2022年,湘潭市全面强化河湖治理,河湖水质稳步提升,14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2019年,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19年、2021年、2022年3次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向“河湖顽瘴痼疾”宣战

春日里,花园河波光粼粼,两岸绿草茵茵。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村民李光明只要有空,就会在河畔悠闲散步,偶尔看到岸上有垃圾,他会立即拾起,像爱护自家卫生一样。

花园河属于韶山灌区右干渠水系主要干渠之一,为涟水一级支流,发源于雨湖区仙女山南麓,注入涟水河流。出生于1955年的李光明,对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过去一段时间,花园河的生态状况比较糟糕。然而,让李光明惊喜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河长制的实施让花园河重现生机,不仅恢复了当年的清澈,还愈发美丽。

这是湘潭市着力筑牢一江碧水生态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湘潭市重拳出击,久久为功,对河湖突出问题进行靶向治疗,真刀真枪,向“河湖顽瘴痼疾”宣战。全面清理整治破坏水域岸线的违法违规问题,组织联合执法300余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43个。

针对港口码头污染,湘潭市完成26处取缔、提升类码头、渡口整治,出台《湘潭市港口码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设施要求》,半年之内实现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全面升级,全市港口码头展现出干净、整洁、现代、规范的新面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湘潭市加大执法力度,累计对115家不达标排放企业实行停产整治,通过集中打击处置问题,对破坏河流、水库生态环境行为形成震慑高压态势,河流、水库生态功能得到较好修复。

全面展开养殖污染、面源污染治理,根据全市河流、水库禁养区、限养区的相关规定,开展畜禽养殖排查,对不符合要求违规养殖的一律关停退出,符合要求养殖的确保达标排放,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化、规范化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减少。

湘潭市共有222条河流、375座水库、493条渠道、13处公园湖泊、13万余口山塘。如何守住这幅绿水青山图?

湘潭市聚焦“一江两水”(湘江、涟水、涓水),积极开展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全市223户渔民全部退出,910艘“三无船舶”全部上岸,实现“四清”“四无”。实施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严防“十小”企业反弹;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5%以上;签订长株潭联合执法框架协议,开展长株潭非法禁捕、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国控断面涟水入河口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为保护好全市唯一大型水库——水府庙,湘潭大力推动水府庙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退水府庙水库湘乡水域4.3万口网箱、10个采砂场、14艘采砂船,取缔退出369个拦库和106处非法矮围,集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退出规模养殖户70家,全面落实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管理机制。水府庙水库水质持续向好,出现了珍惜的“桃花水母”等生物,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天下水府”又回到她最美的样子……

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2018年,率先创建河长制微信巡查举报平台,“指尖上的智慧治水”实现河湖巡查举报、流转、交办、销号网上闭环运行;

2019年,率先开发水系电子图,汇集全市222条河流、375座水库、595个泵站、1610个涵闸、79个取水口等水系水域地理及工程信息,形成覆盖全域的可视化“电子水系一张图”;

2020年,率先开发市一级的河长制信息平台和掌上治水APP终端,实现“一张地图看懂全域水系、一双慧眼联图实时监管、一键便捷开启智慧治水、一个平台指挥联合执法、一部手机知晓河流数据”;

2021年,大抓智慧治水的推广运用,全市8561名河长、约2000名民间河长、10多万名平台关注者全面使用智慧治水APP,开启巡河打卡、随手拍、问题举报、督办交办、整治销号、评价打分一体式网络运作,河湖问题快速闭环流转处置,全面开启“掌上管水”“智慧治水”新模式;

2022年,进一步拓展电子水系图功能应用,集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等领域于一体,对平台和APP进行等级保护等,河长制智慧治水平台被纳入省河长办试点开发项目在全省推广……

作为全省河长制“优等生”,近年来,湘潭市不断探索“互联网+”治水新格局新模式,打造河长制“升级版”,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

湘潭还不断做优做强民间河长项目,以“民间河长”引领“全民护水”。该市自2017年创建民间河长项目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做规范、做经常——

覆盖面上,从原来一江两水拓展到市县级领导担任河长的全部河流水域;

规模上,从原来的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约2000人;

规范引领上,成立民间河长办公室,出台《湘潭“民间河长”招募办法》《湘潭“民间河长”工作制度》《湘潭“民间河长”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民间河长巡河护河和志愿服务工作;

坚持经常上,自2017年民间河长项目创建以来,坚持一周一巡查、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表彰、一年一述职,长年累月,实打实的义务巡河履职,累计巡河超10万次,发表巡查周报299刊次;

保障上,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间河长工作经费,做到“三有”:有专项资金、有专职人员(专职项目专员2名)、有固定办公场所(办公室和河边工作站),保证民间河长实打实地开展工作;

共建协调上,在原7个民间河长中队的基础上新成立民间河长水上中队和8个“河小青”行动中心,大力开展“河我一起,守护母亲河”系列活动,湘潭河小青行动中心建设通过团省委的验收,评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此外,湘潭市还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市、县、乡幸福河、示范河、样板河建设。投入4570万元,高标准打造市级涟水幸福河、6条县级美丽河和57条乡级样板河,建设3个水美乡村,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样板”,众多美丽河湖成为人民群众休闲、怡情的“网红”打卡点。

织密河湖管护治理“一张网”

去年11月12日,湘潭市、娄底市河长办共同签署《涟水及水府庙水库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和区域壁垒,通过区域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动涟水和水府庙水库管理保护工作走向深入。

这是湘潭市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架构的有力见证。

去年,随着“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建立,湘潭市形成了“河长+河长助手(河长制成员单位)+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的“1+4”履职体系,这张又紧又密的组织体系网,将全市河湖管护体系推向制度化法治化。

在部门协同上,定期召开河长制成员单位会议,讲评工作,理顺职责,形成党政负责、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区域协同上,出台“湘潭市、娄底市水府庙水库联防联控机制”“湘乡市、双峰县联合检察河长制机制”“湘潭县、雨湖区涟水联合保洁机制”等区域联防联控制度文件和合作机制,确保市与市之间、县与区之间交界河流、水库联合管控、统一执法,管控到位;

在官民协同上,召开民间河长座谈会,虚心听取民间河长的意见、建议,新成立民间河长水上中队,市水利局长、市生态环境局长、市河长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头与民间河长共同巡河,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渠道。

河长制推行效果如何?怎样推进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怎样扎牢制度的笼子?针对这些问题,湘潭市建立起全面的督查考核体系——

从2018年起,湘潭市参照国、省将河长制工作的推进纳入全市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项目,将月计分、季评比情况与年度河长制评价结合起来,排名第一的县市区(园区)推荐至国、省争取河长制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同时,市委市政府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党政目标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发现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市纪委和市纪委驻相关成员单位纪检监察组多次联合市河长办和成员单位对上级交办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问效。

市级坚持每季对各县市区(园区)河长制工作进行暗访督查,对发现典型突出问题制作成视频在全市总河长会议和每季的河长办主任会议上播放曝光,对排名靠后的县市区(园区)进行约谈。通过用好监督考核“指挥棒”,全市河长制工作规范、顺畅运作,工作成效不断提升,河湖监管问题逐步下降。

近年来,湘江湘潭段稳定在Ⅱ类水质,去年9月,湘江2个断面的水质达到Ⅰ类,为历史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佳水质。

今天的莲城,一汪碧水惹人醉!

湘潭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举全力把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打造属于湘潭人民记忆的“一汪碧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婷 欧阳晓

编辑:刘可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