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自然界和生命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锦绣潇湘,以水为名,湘资沅澧四水汇聚洞庭,流入长江,浩浩汤汤,润泽生灵。与此同时,湖南季节性、地域性缺水现象依然存在,衡邵干旱走廊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加上用水效率有待提高,处于丰水地区的湖南,依然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建设节水型社会。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水,工业生产历来是用水大户。2019年12月20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联合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凝聚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力,开展六大行动,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保障。其中,六大行动就包含工业节水减排行动。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行动,要加强工业用水全过程管理,从取水、用水到排水,都要建立完善、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落地实施,真正做到依靠制度用水、管水、节水。
取水方面,要科学核定取水计划,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组织编制用水预算。从今年5月27日起正式施行的湖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对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及建筑业三大类用水规定了标准定额,其中工业用水定额覆盖100个工业行业种类412种产品。已建项目要根据《用水定额》的规定严格制定取水计划,新增、未建及规划项目要建立水资源论证制度,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同时,加强多元化取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再生水(中水)、城市污水、地下采矿废水、海水等。
用水方面,在企业生产内部优化用水,提升企业各环节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工业生产大多拥有复杂的工序和工艺流程,每个工序的用水情况都不尽相同。以钢铁企业为例,焦化工序有熄焦用水,高炉、热风炉有供水,炼钢工序有转炉烟气净化水等等,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用水情况强化串级用水,一水多用,加强水的闭路循环利用。企业内部优化用水,还应建立在防止“跑、冒、滴、漏”基础上,做好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地下管改为地上管,老旧管更新换代,并定期巡查维护,发现漏点及时检修。
排水方面,加大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工业废水量大、有害物质多,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出去,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因此,应改进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减少污染物,将最终的高含盐量和高污染物的废液全部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废液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后,再回收用于化工原料或送至垃圾处理厂填埋,实现“零排放”。
实际上,在推动节水减排上,湖南一批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2008年和2011年,华菱湘钢就先后建设完成了工农闸和炼铁口中水回用工程。2019年,水循环利用率达97%。巴陵石化制定了严格的用水考核,每年根据总部下达的工业水计划指标,制定内部用水控制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用水单位、车间,并编制年度节水计划和措施,确保目标完成。中粮可口可乐华中饮料有限公司优化厂区厂房建设、生产流程和工艺创新,连续12年蝉联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节水优秀企业”称号。水口山集团建立健全节水工作责任制、用水定额指标等一整套节水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了“集团、公司、生产车间”三级一体的节水管理网络。这些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在节水减排工作上的探索和积累,为企业节水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将节水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站在湖南创新开放发展新的时代节点上,节水行动应落实到每个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积极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张金东 张帆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