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河套灌区“牛”在哪儿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娜 2019-09-09 09:07:36
时刻新闻
—分享—

图为9月4日无人机拍摄的河套灌区杨家河干渠第二节制闸。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4日电(记者 刘诗平、李云平)内蒙古河套灌区4日成功入选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继宁夏引黄古灌区之后,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又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的河套灌区,是我国灌区中的“巨无霸”——有各类灌排建筑物18.35万座,引黄灌溉面积达1020万亩,是中国最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之一。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河套灌区灌溉面积之大,从输水大动脉——总干渠可略见一斑:由西向东横贯河套灌区长达230公里,下设四个分水枢纽。

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历经北魏、隋、唐大规模开发,至清末有大小渠道40多条,沿用至今的13条大干渠在此形成,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据河套灌区工程处处长郭平介绍,河套灌区以三盛公引水枢纽从黄河自流引水,完全实现灌排配套,由总干渠、干渠等七级供水渠道输水至田间地头及湖泊湿地,由总排干沟、干沟等七级排水沟道排水,后通过总排干末端红圪卜扬水站扬排到乌梁素海承泄区,最后将多余水量退入黄河,是完整配套的一首制灌排体系。

河套灌区灌溉工程遗产,则以13条历史灌溉渠系为核心,包括1949年以前的灌排工程体系,废弃灌排工程设施遗存、遗迹、遗址,以及见证或承载河套灌区历史和遗产价值的古长城、古城、古庙等非工程遗产。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有关人士表示,河套灌区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秦汉时期,引黄灌溉工程的创建,开启了河套地区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清末,引黄渠系的系统建设,开启了河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引黄灌溉工程的修建与发展,直接推动了河套平原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

专家认为,河套灌区为多泥沙河流引水灌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大型河流上无坝引水低影响开发模式,干旱区大型灌区盐碱化防治、土地改良,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同时,河套灌区堪称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典范。千百年来,河套灌区的灌溉工程体系、管理制度能够随着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发展而发展演变,加上开发强度合理、兼顾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体系规划设计,使河套灌区能够较好地延续发展,成为可持续灌溉的典型。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