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红真
一个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切断了一个挚爱水利的情缘!
29年前,一个17岁的小伙儿萌生一个关于水的梦想,立志改变中国农业“靠天收”的落后面貌,以优异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水工建筑专业。
25年来,他上洞庭湖,干水利事,实践梦想,矢志不渝,为水利事业兢兢业业,乐此不疲。
2019年1月19日下午4时许,就在参加看似平常的一个会议中,记下最后一个发言人的名字后不久,他却突发疾病,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年仅46岁的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倒下了!倒在了日夜为之操劳的浩渺洞庭边,倒在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黑夜里,那间常常深夜通明的办公室再没有那个伏案加班的剪影了;洞庭湖大堤上,那个个子不高、走走停停的身影从此消失了;电话里那个常常以“工作完就回去”允诺13岁儿子的爸爸再不会回应了……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这一世,余元君初心为水利,终身献洞庭。他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写满了对洞庭湖的爱,演绎出别样的水利情怀,绽放着绚烂的精神光辉。
25年如最后3天
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你会如何度过?余元君在最后三天,夜以继日地奔波。
——1月17日上午,在长沙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评审会议,午餐后利用休息时间整理评审意见。下午赶往华容县,检查指导洞庭湖治理工程,晚上听取汇报。
——1月18日一早,赶往华容县禹山镇,协调蓄洪垸相关事宜。11时返回县水利局,继续开会研究问题,至16时各方基本形成一致意见才散会。会后,立即赶往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建设工地,现场检查施工问题,之后开会布置工作,直到晚上9时才吃上一口热饭。
——1月19日是周六,他没有回家休息,而是一大早赶往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投资概算调整等重大事项。
马不停蹄,一路奔走。只是不承想,钱粮湖垸分洪闸竟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一站。
冬日洞庭,苍苍茫茫,一片安静。时间好像永远停在了余元君走的那天。
当天早上,余元君换上雨靴、戴上编号“013”的白色安全帽,直奔现场查看工程。午餐后照例没有休息,直接在简易工棚主持调度会。16时07分,伴随一阵剧烈的心绞痛,他的工作戛然而止。10分钟后,便陷入昏迷……
“他就这样走了,不能接受!”钱粮湖垸分洪闸建设工地项目副经理张彦奇用手顶住额头,泣不成声,胡乱擦把眼泪,言词断断续续,“他做事特别认真……对业务要求很高……经常在QQ上和我讨论技术方案……中秋节假期,还在给我作技术指导……他从不讲究吃穿,感觉他好像还穿着那双旧的安踏鞋,在工地上仔细查看问题……”
突然倒下!在连续三天高强度满负荷运转后,余元君与热爱的洞庭湖仓促作别……这看似突然,但最后3天浓缩的却是25年的工作常态。
“元君太累了。”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工作25年,特别是近几年,他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洞庭湖度过,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226个大小堤垸,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湖区许多重大险情抢护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他是工程建管的行家里手、防汛抢险的技术专家。
1月21日,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建辉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的委托,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了余元君同志的家属。她说,余元君是省水利系统的一名优秀干部,他忠诚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令人动容。
1月22日,湖南省水利厅党组号召全省水利系统向余元君同志学习。2月,湖南省委追授余元君同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科协追授余元君同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3月6日,水利部号召全国水利系统广泛开展向余元君同志学习的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对余元君最多的描述是“专业、勤恳、低调、纯良”。站在寒冷而泥泞的钱粮湖垸分洪闸施工现场,只见“向余元君同志学习”的巨大横幅高高悬挂。他不会知道,自己已被树立为彰显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优秀标杆,社会上正掀起向他学习的热潮;他可能遗憾的是,关注的洞庭湖分洪闸工程尚未完工,梦想的“数字洞庭”还未开发,着手给孩子编的一本奥数辅导书已不可能完成……
新时代党的好干部
“他突然离世,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省水利厅副厅长易放辉说。余元君是怎样的一位干部?为何斯人已去,一想起仍言犹在耳,一提起便潸然泪下?
在临时工棚倒下时,余元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装着党费证,上面显示最后一笔:2018年12月缴纳党费69元;在他生前的办公桌上,廉政谈话记录本和党员学习记录本格外显眼,里面密密麻麻做着详细记录;同事们回忆他常提起“一心为工作,从不叫苦叫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追求个人名利”。
…………
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到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再到省水利厅机关,25个春秋,余元君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水利事业,为“治水兴湘”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水利事业,他用切实行动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洞庭湖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时刻压在余元君的肩上。如何治理,哪个方案最优,成果如何审定……反反复复,思深忧远,余元君付出所有精力,只为守护好一江碧水。
“时刻记着,我们是‘洞庭人’,要为洞庭湖谋长远。”2018年12月14日,余元君在一次党课上,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时指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勉励大家把洞庭湖治理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机融合,鼓励大家学习弘扬老一辈“洞庭人”骑单车、划小船,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工程图的工作作风。
牢记宗旨、情系民生,他用心用情践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信念坚定、爱岗尽责,他奋勇当先诠释勇于担当的榜样风采。一次次汛期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洞庭湖区防汛一线;一条条“带刺”意见动真碰硬,对于影响工程生态、质量安全的问题坚决要求优化调整;一个个棘手问题一抓到底、绝不放过,确保建成一大批优质水利工程……
余元君曾带队查勘一处污水自排闸,洞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同事们都劝他不要进去看了,他却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穿上雨靴,打着手电,一头钻进漆黑的涵洞。等从几十米长的涵洞内走出来时,他靴子里已浸满污水,衣裤也早被打湿。当脱掉雨靴、卷起裤脚时,腿部已有大片红斑……
就是这样一次次以身作则、主动作为,他主导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既节约工程投资,又消除安全隐患,为洞庭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滔滔江水拍打着坚固大堤,好似对余元君直面问题、严格履责的赞颂。
“这些年他立得直直的,行得稳稳的。”省洞工局副局长向朝晖提起余元君,由衷赞叹。
余元君主持了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标投标工作,经手的合同资金不下百亿元,没有一例举报和负面反映;在洞庭湖治理项目建设中,没有为亲属朋友打招呼,更没有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余元君出生贫寒,家中排行老七。提到七哥,九弟铮铮铁汉,泪流不止;提到七弟,六姐将脸埋进围巾,嚎啕大哭。终于平静下来,六姐无力地说,人都走了,怨他有什么意义,心疼他。
手足之情,何来怨?原来兄弟姐妹9个中,余元君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有公职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家庭条件都不宽裕。面对亲朋好友承包项目、推荐工作的请求,他用一句“扯这个事,免谈”一律回绝。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做官!余元君经常教导家中晚辈“踏踏实实把事做好”。
你看他貌似“无情”,实际公私分明,心有大爱。老家要修路,村支书找他筹钱,他二话不说答应从个人账户转出2万元,当获悉资金缺口达50万元后,他又增加了3万元。但当村支书想让他安排塘坝清淤的项目资金时,他一口回绝:“这由县里统一组织,你可以去找县水利局汇报,我这里‘后门’走不通的。”
用尽赤子之情,写尽廉洁勤政,他用朴素的人生哲学挺起伟岸的脊梁。
2月中旬的湖南,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穿过临澧县佘市镇荆岗村狭窄、泥泞的乡间小路,来到余元君的祖宅,老房子空空荡荡。他曾经住的屋子一张旧床、两张破桌,老式窗户还少了一块玻璃……余元君走得干干净净。
最可爱的水利人
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大学校园里,一个满怀志向的青年和室友聊起未来,他说:“我志在专业技术,要当专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
那时的余元君,一腔热血,对水利事业充满热爱。只是他还不知道自己对洞庭湖的爱、对水利的爱,竟如此深沉!
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振全评价,余元君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在学习积累方面,我自愧不如,他手头有上千个G整理好的资料”。
在他的办公电脑里,一幅幅洞庭湖水系、堤垸、工情、水情图片及说明,分门别类,整齐明了,是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夜,从浩繁的基础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他主持起草编制的《洞庭湖项目法人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汇编》,成为洞工局人手一册的“红宝书”。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通过系统学习,相继攻读硕士、博士;他对湖区水资源管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等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论文和学术报告;他深入洞庭湖,了解洞庭湖,研究洞庭湖,“项目法人视角下的多项目管理”已完成十余万字的研究。
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较劲儿,只为不断提高治理保护洞庭湖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余元君将一生交付这变幻莫测的波涛湖水,在一场负重行远的跋涉中,脚踏实地,步步稳健。
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加大,洞庭湖治理需要更多地协调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的关系;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设,给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新老交织的各类问题,都需要余元君带头寻找答案。
求真务实,便是他一直以来的解题方法。
通宵达旦,汗流浃背,时不时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上的汗渍,只为赶在洪水到来之前提交一份数据详实、计算可靠的分蓄洪方案;层层比选,认真把关,优化烂泥湖垸羊角村险段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节约投资近1500万元;顶着压力,咬牙拍板,调整北泥湖垸护砌高度,只为真正消除工程隐患……
如果不是对工作的挚爱,怎能有这般执着的坚守?如果不是情系民生、心怀国家,怎能有这般实干的作风!
洞庭之子,守护洞庭!这份守护也激发了无限的创新潜能。在洞工局工程处副处长杨湘隆眼中,余元君是有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型领导。他组织开发千里眼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洞庭湖区工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他希望通过全面的数字化升级,远程管理洞庭湖,为此,编写了一本厚厚的“数字洞庭”建设规划,只是再也没有机会去亲手实现。
余元君常说:“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余总骨子里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同事口中一个“好”字,表达了太多对他的认可。
“记得那年本来你是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你却反复推让,说把荣誉给年轻同志”;“记得那天走进你的办公室请教问题,你说愿不愿意学点东西,于是拿出一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记得那时你总是比约定时间提前到,站在凛冽寒风中点上一支烟等着我们”……
1月21日,长沙,千余名干部群众含泪为余元君送行。他走得太突然,他不知他的离去带来的伤痛有多长久!
余元君的儿子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拿了7个A,只是再也等不来爸爸的庆祝。“儿子喜欢黏着爸爸……儿子喜欢爸爸辅导作业……”余元君的妻子哽咽难言,但提到儿子,她细声地说。
家中沙发背后的墙上,一块长方形白色区域与周边发黄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两个深深的钉印裸露在外,那里曾挂的是余元君和妻子的结婚照片……
舍小家为大家,9000多个日日夜夜,只为构建和谐美丽洞庭。
魂归云梦!他留下一段“忠诚、干净、担当”的佳话,书写了一则“科学、求实、创新”的故事。今生未了的水利情缘只有来生再续!
来源:中国水利报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