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妍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突出强调,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全面强化水利行业监管。这是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新的更高需求、面对治水主要矛盾变化,水利部党组作出的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决策部署,它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强大保障。
强监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管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水利工作的历史使命,是包括水利在内的各行各业谋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的一年,机构改革为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新组建的部监督司,全力保障和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在小型水库暗访督查等工作中,首次大范围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创了行业督查新局面;在重点领域专项督查稽察、河湖执法、水利安全生产监督和项目稽察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2018年强监管实践为解决水利发展难题破局开路,为促进水利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找到了“金钥匙”。
面对新老水问题交织、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我们要坚定信念,深刻认识到不加强行业监管就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会被社会管理边缘化,就会被历史淘汰;只有强化行业监管,才能真正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强化行业监管,才能解决水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只有强化行业监管,才能符合新时代治水矛盾转化的要求,增强行业存在感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把水利事业推向前进。
“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加强行业监管,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矛盾深、工作量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得罪人、吃苦头的准备,必须具备“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果断和勇毅。要切实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确保监管有力。
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打攻坚战多,打持久战多,重点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参照,搞清楚“监管什么”。水利行业强监管,其目的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因此监管的对象就是人的涉水涉河涉湖行为。既要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链条的监管,也要突出抓好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行政事务工作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既要对人们涉水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也要集中用力于重点领域的监管。通过压实河长湖长责任,全面监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通过对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监管,整治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等各种现象;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生产、规范运行以及建设市场、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管护经费的监管,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效益;通过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通过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得到安全高效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水利干部职工严肃追责问责。
强监管虽“痛在一时”但“利在长远”。水利行业监管需要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从法制入手,划出监管“红线”,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威慑力;从体制入手,明确水利监管的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建立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监管队伍;从机制入手,建立内部运行的规章制度,确保监管队伍认真履职尽责,相互联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形成水利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
补短板、强监管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强监管是总基调里的主旋律,不能因为补短板的任务重,就忽视强监管,也不能因为一些地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问题尚不突出,就忽视强监管。各级水利部门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挺起腰杆,瞪大眼睛,切实肩负起强监管的责任,尽快扭转行业监管薄弱的被动局面。各领域工作要聚焦聚力,全行业上下要共同努力,真正把强监管作为水利行业的首要任务、重点内容,处理好补与强、上与下、总与分、标与本的关系,建立起促进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实现水问题的标本兼治,让新时代的水利事业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 周妍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