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盯“步子” 强“根子” 壮“底子”——湖南防汛备汛见闻

来源:中国水利网 作者:胡志刚 贾茜 周瑾 杨莹 编辑:刘娜 2018-05-31 10:02:22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通讯员 胡志刚 贾茜 周瑾 记者 杨莹

  2017年夏天,对湖南人而言,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存在:湘水、资水、沅水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大堤全线超警,全省14个市州120个县(市、区)受灾……三江闹潇湘,洞庭湖告急。

  2018年入汛伊始,记者踏上洪水洗礼后的三湘大地,在一个个水毁修复、山洪防控、信息备汛、薄弱整改的现场,捕捉着当地人盯“步子”、强“根子”、壮“底子”的新做法,体会着湖湘人防汛备汛的铿锵步伐。

  水毁修复盯“步子”

  在益阳市赫山区资江大堤羊角村堤段水毁堤防修复现场,每走一百米便能与一台正在施工的大型打桩机擦肩而过,8公里堤防上80多台大型机械顺势摆开。益阳市首次采用新型监测手段,对混凝土进行“跟踪式”质量检测,分段取样立检立改;创新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24小时紧盯施工工序,开展不间断过程监督。

  “今年特别强调过程控制,在每一步动作里抢效率,保质量。”益阳市防办主任陈旭平说。9个多月前,肆虐的洪水一度导致资江大堤羊角堤段发生特大管涌,50多米长的大堤整体塌陷,6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成为湖南省2017年汛期最严重的险情。汛后,面对点多面广、时间紧迫的水毁修复任务,当地在过程控制中寻找突破和创新。

  在资江大堤羊角段61槽建设项目前,益阳市赫山区水务局总工向新颜介绍今年新采用的高压旋喷灌浆处理监测方法与阶段监测新模式。有别于过往在修复工程整体完工后开展集中监测,今年对达到凝固期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立刻进行跟踪式分段取样。

  “过去由于技术限制,最短也需要30天才能开展钻芯取样,监测混凝土强度、连续度等相关指标。现在采用新方法,短则5天便能进行指标监测,发现问题立停立改,最大限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向新颜说。

  不仅如此,在多方专业技术人员监测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数十位经过岗前培训的社会监督员,不分昼夜在建设现场监督每一道施工工序。下桩高度、成浆质量、水泥比重、喷浆技法……社会监督员们带着专业仪器对过程细节步步把关。

  水毁修复盯“步子”,不仅体现在质量监督上,更体现在时间把控上。早在去年8月,资江大堤水毁堤防修复设计便应声启动,仅赫山区区级财政就拿出2.7亿元资金开展水毁修复。在全省范围内,借助过程控制强化水毁修复的工程还有很多。去冬今春,湖南省开展了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列入2017年度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任务清单的705个重点险工隐患处置项目,目前进度达80%以上的有500个,新开工的洞庭湖及四水尾闾53处破大堤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

  山洪防控强“根子”

  湖南是山洪灾害易发省,抓好山洪防御,落脚点始终在村组。

  “山洪灾害从形成到发展,预见期极短,且极可能因交通或通信遭破坏与外界失联。最有效及时的避灾方式应该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由最基层村组直接按预案实施应急响应。”湖南省防办应急处处长汤喜春说。

  在今年的迎汛工作中,湖南推行山洪灾害危险区村村备预案、一案一演练的工作方式,每个村都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并制定相关预案。全省参与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的人数达6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从去年开始,湖南省防指要求所有山洪灾害危险区和中小型水库下游,以乡镇、村组、自然村落为单元‘百分之百’开展演练活动。今年,我们要求所有山洪灾害防御演练严格按照预案开展,以此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防御之网编织得更严密。”汤喜春说。

  谈及全村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湘乡市月前镇洪海村支部书记彭枚根颇为满意。去年夏天,连续4天超过100毫米的强降雨超出他的意料,大水不仅冲垮了4个大山塘,更令1100亩田地绝收。

  今年,彭枚根召集3个村组80多位村民模拟水库下部渗水险情发生后开展集体转移,报告党委、拉响警报、疏散群众、医疗救助、交通管制各个细节都逐一上演,让每个人心头都有了数。村民邹裕平认真参加山洪灾害演练,直夸工作做得好,让自己“学会了救命的技术”。

  为了强化山洪灾害易发区中小学生防灾避灾意识,湖南省防办今年还联合湖南省教育厅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校园”活动,购置了1万本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读本,已发放至30个防御重点县的450座中小学。

  信息保障壮“底子”

  大数据时代,整合信息资源成为优化防汛抗灾科学决策与强化备汛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利器。

  水库、水文站、沿江堤岸……在湖南省防指新升级的值班室,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台前轻点鼠标,整整一面墙的电子屏幕上便切换显示出相应的视频监测模块。

  “这是我们今年联合公安系统首次接入的‘天眼’视频监测,14万个视频探头便捷调用,极大地助力防汛减灾可视化。”湖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陈文平介绍,今年,该省通过新建和整合已建,在抓紧建设了11座省调大型水库、14个重点易涝市县、烂泥湖等8个主要内湖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还接入了公安“天眼”系统,“千里之外”监控防汛可谓一目了然。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海量数据轻松调用、上传。搭乘大数据快车,湖南防汛系统使用防汛抗旱云平台系统和湘汛通手机APP,不仅决策更有依据,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过去在基层指导防汛,需要电话咨询气象台或百度查找具体地点天气,判断洪水过程也需要后方综合分析。现在,打开手机里的防汛抗旱云平台终端,就可自行调阅平台内水雨情与历史水文数据。”对湖南省常德市防办总工陈祥勇而言,如今不仅能在一线科学判断洪水过程,就连上世纪90年代的水文数据也可便捷调用,一个应用程序为他节省下来的几分钟几秒钟,都是救命的宝贵时间。

  今年以来,湖南省全面开展了全省水利骨干网络升级提速,完善开发山洪灾害联动指挥系统等防汛相关应用平台功能,正在搭建水利“云眼”系统和防汛物联平台,力争实现远程移动应急视频指挥和基层防汛责任人轨迹管理,防汛抗旱云平台更通过优化信息整合和决策辅助功能,让全省防办系统的“一网办公”成为现实。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大水洗礼的湖南防汛人,在水毁修复细致入微的过程控制里,在山洪防御村村覆盖的终端强化和信息备汛的环节优化中,一步一个脚印,确保三湘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网

作者:胡志刚 贾茜 周瑾 杨莹

编辑:刘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