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
一场小雨过后,天空放晴。周末的湘江长沙段,微风吹过,清澈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景观道上稚童追逐嬉戏,大人信步闲庭……人与江河和谐共处的画卷,为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五年来取得的成效添加了最好的注脚。
湘江保护与治理,是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美好家园的切入口。自2013年启动以来,从五大重点片区整治到全流域联防共治,从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畜禽退养、沿河退耕还草还湿,到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路越来越清晰,效果越来越明显。
如今,湘江给人直观的呈现是水清岸绿,江里的鱼虾多了。而权威部门给出的数据更让人振奋:湘江流域水质持续全面好转,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6.4%。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但成绩只是初步的,远没有到大功告成的地步。过去湘江的污染表现在水中,问题在岸上,根源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告别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就必须算清楚“生态账”“发展账”“长远账”“政治账”,真正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建设美丽湖南的生动实践。
眼下,“棋至中局”的湘江保护与治理正迎来“窗口期”:我们已走过艰难的起步阶段,积累起许多成功的经验,已具备加速湘江保护与治理的能力与条件。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咬紧牙关,才能爬坡过坎,闯过“进则豁然开朗、退则前功尽弃”关键期。
问题是努力的方向。打赢湘江保护与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向问题发力。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支流水质长期不达标,个别支流入干流的河口水质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流域一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的矿渣等固体废弃物亟待妥善处理,一些饮用水水源保护亟待加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流域各地紧扣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此带动整体目标的实现。
继续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需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为出发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尤其要在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减少沿途农业面源污染上下硬功夫,通过与美丽乡村建设、蓝天保卫战等专项行动联动,构建“水光山色与人亲”的和谐画卷。
唤回湘江水清河晏的美好生态,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关心、参与湘江保护与治理,尤其要抓好“河长制”落地生根,坚持“一河一档”“一河一策”,最终形成责任清晰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和配套制度。
以我漫江碧透,许你美丽潇湘。湘江流域占全省40%的国土面积,创造着全省70%以上的财富。把湘江保护好、治理好了,就为“一湖四水”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闯出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就能迎来“一招先、全盘活”的局面。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