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拧紧农业“水龙头”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刘杰华 姚敏 蔡二林 编辑:刘娜 2018-04-16 11:48: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通讯员 刘杰华 姚敏 蔡二林

  春天时节,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广袤田间,一个个绿色蔬菜大棚与一排排橙色出水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管道输送的灌溉用水滋养着大片的庄稼和蔬果,田间地头处处散发着生态农业的魅力。

  “通过这种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能够做到节水节肥,农作物灌溉率提高到了90%,还节约了15%的劳动力。”在甘棠镇甘棠村杨梅优品示范基地,技术人员骆荣指着地里蜿蜒的水管对笔者说:“水肥就是通过这些管子流入地头,滋润着这些果树。”

  和其他果园不同,甘棠村杨梅优品示范基地投资126.45万元,给875亩杨梅果林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折射雾化、喷射以及滴灌等方式对果林用水进行科学管理。

  走进杨梅优品示范基地,首先看到的是山顶上一个放着好几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小房子,墙边还堆放着水肥原料,俨然一座“微型工厂”。这些机器可是果园的“宝贝”,它们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中枢”。灌溉和施肥之前,只需要把肥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放入这些设备里,在操作台设定好,几个小时后,整个灌溉过程就能自动完成。

  “以前人工施肥,800多亩的地要干20多天,现在有了这几根管子和全自动设备,人不用下地,几个小时就能搞定。”61岁的村民黄永进正在田间劳作,谈到果园的“高科技”灌溉,老黄脸上露出笑容,感慨不已:“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为了扶持生态农业发展,2017年,靖州县水利局积极探索高效节水路子,投入1200万元,重点打造新农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甘棠杨梅优良品种示范基地、飞山山核桃基地等高效节水项目,建成水肥一体化滴灌及微灌1030亩、智能控制系统管道输水灌溉3630亩。项目区全部采取地下防渗管道输水,通过地下防渗管道配接地面给水池进行灌溉,实现操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水肥一体化,形成完善的生态灌排体系,从而减少了传统农业灌溉“跑、冒、滴、漏”的现象,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靖州县艮山口乡三里村新农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里,又一季莴笋生长成熟,两名女工正在采摘。这片地里的莴笋是纯农家肥种植,同时采用了最新节水灌溉培育技术,不但绿色无污染,产量也比之前提高了30%,备受市场青睐。示范园负责人吴才进介绍,他们使用了更高效的自动控制微喷技术,特别适合在农业温室大棚内投入使用;使用了PE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去年11月,项目一期建成,通过近4个月的实践,项目共给合作社节省灌溉、施肥成本40万元左右。“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在长期使用中显现。”吴才进很有信心。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灌溉设施、灌溉技术、水肥药一体化的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的合成,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得到优化,有效防止了土壤退化,增强了土壤的肥力和抗灾能力。”在靖州召开的全市高效节水灌溉暨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现场会上,县水利局局长肖长青说,传统的土渠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达到0.3左右,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了,灌溉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随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昔日“大水漫灌”和“靠天吃饭”的局面正逐步被科技化、集约化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所替代,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始了解高效节水灌溉,并“跃跃欲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