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观察丨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林若箐 编辑:刘娜 2018-03-21 13:39:1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林若箐

  2018年3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被历史性地写入宪法!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生态文明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有了最高的法律保障。以宪法之名确立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将更广泛而深入地将绿色发展理念植入人心,继而落实到行动上。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代表委员对水利工作有何见解?对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有何良策?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怎样更好地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湖美的美丽家园?

  社会各方齐心协力

  守护美丽河流湖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其中,水生态水环境是重中之重。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发出了河湖保卫战的最强号令。2016年、2017年,《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相继印发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的实行,是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维护河湖健康的坚定决心。

  “我是赣江的省级河长。江西老百姓喝的水都来自赣江、鄱阳湖等湖泊河流,河长不是荣誉称号,是实打实的责任与担当。”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说。

  “我是鲁湖的市级湖长,保护好湖泊生态,维护湖泊健康,让‘百湖之市’武汉因水而优。”全国政协委员、湖北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说。

  “我是麻沙河的州级河长。通过建立河长制,各级河流负责人共同努力谋划,破解黔西南州工程性缺水难题。”全国政协委员、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黄榜泉说。

  …………

  两会期间,各级党政领导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河长、湖长身份与履职情况。这种自豪感,是代表委员们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也突显了全社会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拥护与支持。

  正如陈雷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指出的:“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河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各方力量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河湖保护行动中,齐心共建水生态文明。

  标本兼治攻坚克难

  发展生态共生共赢

  当下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人多水少水脏的基本水情,依然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其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解决好水污染问题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严峻,需要全社会把对水污染的关注度,提高到关注空气质量一样的高度。”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呼吁,“把水生态环境治理设置为社会公众日常关注的重要议题,引导社会公众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有序参与,从保护身边的水环境做起,借助强大社会合力,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水环境污染的困局。”

  水的流动与循环特性,意味着污染来源和范围并不单一,必须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防”“治”一起抓,“防”“治”都要硬。

  长江经济带,是这次 “两会”期间出现的高频词。

  近些年,长江沿线部分地区水质恶化,水污染问题突出,河道非法采砂情况严重,让长江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两道大题,是长江经济带沿岸九省二市的“必答题”,而非曾经的“二选一”。沿岸各地深刻认识到母亲河的水生态脆弱和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紧迫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冈市市长邱立新说:“黄冈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大力整治工业污染等突出问题。”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传统工业大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说:“对科技含量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涪陵一律不再引进。”

  …………

  铮铮话语间,是各地保护长江水生态的决心,也是生态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水倒逼调整生产结构、改变生活习惯,以发展的视角保护水,以保护的角度发展经济,成为各地的不二选择。

  这是一场全面而系统的战役!

  “防”是全面决胜水污染攻坚的根本,根本之策在于坚持生态为先的原则,意味着必然要有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毅力,对高污染、低效益、高耗能的产业与企业坚决说“不”,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坚决说“不”。

  这也是一场必将换来美好未来的阵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探索生态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真正理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厘清“要”什么、“不要”什么,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

  生态之花常开不败

  共绘美丽中国蓝图

  新的发展理念重构发展思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而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贵州南明河畔,沿岸的人工湿地成为周围百姓新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些湿地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的,通过它的自净功能,前末端的水质有很明显区别。用‘绿水生态’的力量进行水生态建设,也让老百姓接触到更自然的河道面貌。”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说。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江西时的嘱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作为我国首批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一直在探索一条通向美丽中国的绿色崛起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

  “做好水的文章,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说,“尤其是对西安这样的西北内陆城市来说,正如同‘木桶效应’,水就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南市市长王忠林说:“建设美丽泉城,让老百姓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应改革的坚决要改。2017年,济南泉水实现连续14年喷涌,全市取用水总量连续6年减少。”

  水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政府的决心与公信力,另一头则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按照计划,水利部将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106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相信不久的将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会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参考样板,门前屋后的河流湖泊宛如颗颗珍珠镶嵌,百姓更爱水、亲水,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我们想象着,也期盼着这幅画卷在眼前长久地铺开。

  盛会聚民心,旗帜领航向。奋进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兴水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发展的“绿色”,带来发展的新“红利”,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图……这将是美丽中国画卷上最绚丽的色彩,它们将让美丽中国真正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美丽家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