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跃:贫穷被滴灌成富裕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佳鑫 林若箐 编辑:刘娜 2018-03-05 09:19:3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水利网站3月3日讯(记者 张佳鑫 林若箐)通榆县位于吉林西部的白城市,我参加“节水增粮”项目监督检查时,去过那里的一个贫困村。边昭镇天宝村并不缺耕地,但过去没有灌溉设施,完全靠天吃饭,玉米亩产一般年份只有500斤,即使风调雨顺的年份,最多也就亩产800斤。要是碰上气象灾害多发年份几乎是绝收,不但白忙了一年,投入的种子、化肥钱都搭进去了。贫困村的农民们朝思暮想,盼望着早日奔小康。

  2012年前后,我们在当地开展“节水增粮”行动,在当地打机井,井深90~100米,找到了稳定的水源,并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项目资金“一条龙”地覆盖了从水源到田间地头的所有费用。第一年连滴灌带和膜都免费提供给农户,第二年很多地方也是补贴一半的价格。项目实施后,农民收入比过去大幅提高,尝到甜头。当农民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才开始让他们承担自己地里耗材的费用。

  种田有利润了,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耕种和管理,发挥机械化的规模效应。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既能获得租金,还能抽身去城里打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有些农民给种田大户帮忙,村民们综合收入节节升高。

  2014年调研时,参加座谈的两家农户情况可喜。采用膜下滴灌后,即使大旱之年也能达到丰产,亩产可达1500斤,比过去多了约两倍,而且是旱涝保收。每家也就三四口人,扣去种子、化肥和人工等成本,年纯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16.5万元,不仅脱贫,直接致富了。这两家农户,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节水增粮”行动,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了。

  当地开展的膜下滴灌技术,政府负责打井、铺管到田间、接上出水栓等,农户的耗材每年每亩大概1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他们主动使用膜下滴灌。用现代的话讲,这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实效,贫穷也可以被“滴灌”成富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