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流起来 城市才能更加灵动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7-12-14 16:45:4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长沙市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抓手,紧紧围绕打造“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目标,牢牢把握“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工作重点,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南方丘陵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

  先民“逐水草而居”,今天的城市大都临水而生,个中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长沙历史绵亘数千年,繁盛至今,与其发达的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一派山水、激一城活水、治一泓清水、护一域碧水”正是为了护住这座城市的根,并由此开创这座城市继续与水共生的美好未来。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水之不可或缺,自不待言。而水之重要,不仅在于离水不可维生,还在于水本身及因其特性而引申出的文化的因子,早已刻入人的意识深处,成为社会人文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常说传统“源远流长”,说似水流年“逝者如斯”,说忧伤如“一江春水”,说情谊“山高水长”——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借由水而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象世界,而一旦抽去了“水”及其象征意义,很多意象与情感便无从表达。

  而水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其流动性。所以,《诗 • 大雅 • 绵》开篇即言“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意思是从沮水和漆水走出来的先民,如瓜藤上的瓜一般,繁衍生息,连绵不绝。禹看到通过堵让水不流的弊端,改而以疏导之法使水流动,故水害不兴,历代治水基本思路即源于此;自春秋战国以降,历代皆有运河开挖,沟通诸水,使水流带动人流、物流,推动经济发展。即使是在城市里建造的人工园林,也要有水,而且是以活水为佳,否则便了无生趣。

  明白了水的流动对于治水兴业的意义,明白了水的流动对人文社会心态的意义,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让水流起来对于今天的城市意味着什么。

  曾几何时,我们在匆忙向前的路途中忽视了人与水的和谐,曾几何时,我们也领教了这种忽视所带来的后果。庆幸的是,我们也已深刻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了人水和谐不仅对于乡村不可或缺,对于城市也同样的不可或缺。

  水生态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当我们暴雨时不再“城市里看海”,当我们散步时欣赏到水光城色,当我们泛舟时可能随意掬一抔清水,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人辛勤努力后的变化,我们没有看到的是无数人在这背后的辛勤努力——利用水利工程,联通河湖,构建动的自流活水系,让水动起来;通过边坡整治、河道疏浚、景观亮化,让水系景观美起来;通过整治排污,加大环保举措,让水质好起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让雨水与河水、地下水与地面水沟通起来;通过工程留水、生态保水、铁腕治水、制度护水和机制管水让水生态文明的理念刻进城市发展的逻辑里,这些,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长沙。

  其实,这个“不一样的长沙”正是这里的人们理想中的长沙,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努力打造的长沙——生态治水,兴水润城,得到治理的不仅是水,更是整体的人居环境,得到滋润的不仅是城,更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因水的灵动而得到抚慰,不仅是人们的身体,更是人们的心灵。“给水腾地,给水让路”,让水流起来,让流起来的水有地方可去,同样也是给我们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我们自己在更多的空间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文/张楠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