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建求 贺万峰 柳德新 编辑:袁千惠 2017-11-30 09:18:29
时刻新闻
—分享—

冷水江市周头水厂厂区。

  徐建求 贺万峰 柳德新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实乃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发展愿景中,农村饮水安全就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从最初的“8件实事”到“为民办实事”再到“重点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以来,我省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在加快建好工程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水质安全,更多措施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广大农村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合力攻坚,民生水利开新局

  经历11年持续大规模建设,到2015年底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两个“五年规划”全面完成,并且完成了洞庭湖区规划外256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成为我省“十三五”期间民生水利的首要任务,并把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县级为主、政府主导,以奖代补、严格考核”的原则,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管理专业化”的思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并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作为小康社会建设重要考核指标。

  首要任务,合力攻坚。

  省水利厅围绕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会同省发改、财政、卫计、住建、环保等部门,联合编制了《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并经省政府批复。规划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0年,实现100%的乡镇、85%的行政村通自来水;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8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全面解决4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水质达标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已落实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41.48亿元,并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解决80万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利用PSL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地方债券等积极筹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优先投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大力推行农村饮水安全PPP项目,全省有36个县计划采取PPP模式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规模达120亿元。目前已有9个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列入了省财政第4批PPP示范项目库。

  同时,我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成本降低、建设进度加快。切实落实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简化报批手续,缩短报批周期;切实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省物价局、省水利厅联合出台《湖南省农村集中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范农村供水工程价格管理,大力推行两部制水价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供水价格和收费制度,合理核定水价,实行包干水费和超量收费相结合的水费制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省水利厅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进行持续督导。岳阳市认真梳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强化督察督办,严格考核问责。截至11月24日,岳阳市11个县(市、区)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已解决55.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年度计划的90.9%。

  聚焦贫困人口,水利扶贫引活水

  湘潭县射埠镇高凤村林泉组贫困户冯元满,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家里原有一口水井,水量不够、水质浑浊,饮水成了长期困扰的难题。最近,湘潭县水务局派人来到她家,将水井加深3米,并安装水泵,建造一座小型水塔,自来水管道接到厨房。“我一分钱都没出,自来水就进屋了!”说起这事,冯元满眼里闪烁着泪花。

  湘潭市水务局副局长贺丰炎介绍,湘潭市针对农村建档立卡特困人口,专门出台饮水安全补助实施方案。对尚未解决饮水安全的3495名特困人口,按照2000元/人的标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入户管网或打井建设费用,在2017年底前完成供水入户,确保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

  在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不愁吃”首先要保障饮水安全。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周新章介绍,2016年,全省巩固提升了2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万人。今年,从全省各地反馈的工程进展来看,巩固提升3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可确保在12月之前完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万人。

  今年10月,会同县沙溪乡木寨村7组的110多名村民,彻底告别了喝水难、用水难。会同县水利部门提供价值5万元的材料,并帮助勘探水源、提供设计建议,村民们踊跃投劳200多个工日,一个建在山麓较高处的集中供水工程很快就投入使用。难掩喜悦之情,村民们特意买了一面鲜红的国旗,插在集中储水的罐体旁。

  喝水不再愁,用水也不再“伤脑筋”。木寨村7组以木房子为主,火灾是心腹之患。为此,这个贫困村里的村民小组“破天荒”建起了消防栓。一户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正忙于建新房。户主说:“如果没有水,就搅拌不了混凝土,建不了新房,我们就只能想办法到外面买房子,村子就会一天比一天衰落。”

  在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农村饮水安全被提升到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平江县余坪镇张市中学一些学生陆续出现发热、头晕、呕吐、腹泻等不同程度的症状。经省、市、县疾控部门调查、采样检测,判定此次学生病情系学校自备饮用水水源——水井被污染所致,主要为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的痢疾(俗称“拉肚子”)。经过几个月紧张建设,今年7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覆盖到张市中学,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流进学校所有的水龙头。平江县今年投入5000万元,全县449所中小学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汩汩清泉,顺着水管流入广大贫困户家中。这样的喜事,如今在三湘大地几乎每天都上演。

  保障水质,饮水安全得提升

  在解决有水喝、取水方便的同时,我省致力于不断加强水质保障能力。

  水源保护不断加强。凡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湖泊等,由县级人民政府按规定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划定时限,按期完成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并在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去年完成“千吨万人”以上规模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今年对“百吨千人”以上规模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实行划定。

  水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投入水质检测中心建设资金1.58亿元,兴建98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和13处区域水质检测中心,服务范围覆盖122个县级行政区域。通过水利部门新建,依托各级水文、疾控中心等形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的水质检测站网。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初步具备了检测40项指标的能力;市级区域中心具备60-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水利部门和卫生部门联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联动工作机制,在项目建设上加强协作、水质监测上强化沟通、水质保障上协调联动,协同做好水质安全保障各项工作。同时,推行规模水厂自检、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巡检、卫生疾控部门抽检的三级水质检测制度,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全覆盖,保障水质安全。

  维修养护不断完善。各地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通过财政补助和水费提留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和良性运行。鼎城区、慈利县等部分区县已初步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制度,工程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迈进。

  通过近两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我省贫困地区供水保证率得到提升,供水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怀化市洪江区及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在2016年底已整体脱贫,预计2017年还将有炎陵县等12个县(市、区)整体脱贫。

  水通心通,幸福生活新起点

  农村安全供水工程采取自来水入户的方式,送水到家,用水非常方便,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减少了介水性疾病的传播,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节省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自来水入农户,也带来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坐便器、淋浴器等,使厨房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而饮水工程的综合利用,为适量发展庭院经济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极大地提高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在平江县三阳乡新合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贫困户钟牡丹今年5月刚刚从山上搬到新家。他说,以前在山上要到几公里外的山下挑水喝,每天光是挑水就要一两个小时,哪有心思搞生产?如今,自来水接到家,家里热水器、洗衣机、水冲式厕所一应俱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被饮水难题困扰多年的衡阳县金兰镇城坪村,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今年8月初,这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中供水,村民个个喜形于色。城坪村位于衡阳县城坪冲水库“尾巴”方向的山区,全村1600多人,有四分之一属于当年修建水库时搬上山的移民。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平说,由于住在半山腰上,只能去山间小溪舀水喝。“遇到下大雨,山间溪水混着黄泥、砂子、树叶,根本喝不得;遇到干旱,山间小溪就断流,只能去挖沙凼,等着渗点水出来喝。”“喝水难”,让村里留不住劳动力。随着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漫山遍野的南竹自生自灭,城坪村也就毫无悬念地戴上了“贫困村”帽子。今年75岁的村民曾老太,生平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她让小儿子赶紧给厕所也装上水箱,“家里贴了地板,用自来水冲厕所,到处干干净净,令人心情愉快。”40多岁的村民邓新良,看到喝水难题解决了,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发展产业。

  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成为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亮点,成为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