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砥砺奋进的五年】走“大水文”之路 做“大服务”文章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袁千惠 2017-10-17 09:38:43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7月4日晚湘阴县沙田垸乔口闸开展水文应急监测。

“一个平台”——湖南水文综合服务平台。

标准化建设的水文测站。

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的益阳水文局职工段意花李国庆家庭。

  2013年湖南特大干旱、2014年沅水干流下游超历史洪水、2015年湘江罕见冬汛、2016年里耶溃堤应急抢险、2017年洞庭湖水系超历史洪水……在这一系列防汛抗旱重大事件中,湖南多次成为备受全国关注的焦点。其间,有一个重要角色频频闪现,那就是“向水而行”的湖南水文人。

  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水文人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卯足干劲,屡立战功。站网建设、水文服务、体制改革、能力提升、规范管理、管党治党,一项项成绩犹如一朵朵金花在三湘四水竞相绽放。

  把谋划提到更高“一层次”

  朝着“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的美好愿景,五年间湖南水文迈出了服务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成为助推水利事业改革、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势不可挡,历久弥新。

  “把水文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去谋篇布局,放到‘大水文’发展思路和水利改革发展大局中去主动作为,放到社会需要与民生需求中去主动对接”是省水文局党组在五年发展中形成的重要共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湖南水文审时度势,践行水利部水文局“大水文”的发展理念和水利厅党组“一个规划、一套站网、一个平台、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从数据服务型水文向成果服务型水文的历史转变。

  五年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水资源国控能力、地下水监测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做好农村安全饮水水质监督性检测、城市道路渍水监测、生态水文监测等地方服务项目,并以此把湖南水文服务能力建设推向深入。

  水文的精准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五年间,湖南水文省级事业经费4.14亿元,水利专项经费1.8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经费4.99亿元,市州、县级投入1.52亿元……较上个5年,分别增长了51.3%、286.1%、64.3%、202.7%。

  投入的大幅增长助推水文站网的科学布局。到2017年,湖南共建有水文站249处、水位站1920处、雨量站5477处、固定墒情站90处、水质监测站277处,完成了5个市级水文巡测基地及65个县级水文巡测基地建设。

  随着无人机摄影、三维激光测图、ADCP遥控测船、雷达波在线测流、湖南水文业务综合系统、行政综合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全面推广使用,湖南水文信息化与高科技测报水平领跑全国。

  抚今追昔,拥有“大情怀”、肩负“大担当”的湖南水文人,凭着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全力对接服务需求,全面服务政务民生,顺应了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把服务做到最后“一公里”

  在江河湖库监测断面、田间地头墒情站点,在防汛抗旱会商室、水质实验室……湖南水文人以灵敏的“耳目”、严谨的计算、科学的分析,牢牢把握着防汛抗旱的主动权。

  2013年的超历史特大干旱,湖南水文以精准的前瞻分析为三湘大地的各大水库提前蓄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湖南创造灾情最大损失可控的抗旱奇迹奠定了基石。

  2014年凤凰县遭受300年以上一遇洪灾。水文部门提前5小时发布超历史洪水1米的洪水预警,并为县防指算好了保障景点正常运营、道路安全通行的最大下泄流量这笔难得的“水账”。

  2017年洞庭湖水系特大洪水,860亿立方的降雨总量让三湘大地顿成泽国。湖南水文102次的应急监测“向水而行”,109站次的洪水预警“精准可靠”,全力支撑防汛指挥决胜千里,指导人民群众避险抗灾。

  “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太给力了,简直就是我们的抗洪抢险神器啊!”湖南省邵东县牛马司镇水管站站长段超辉在2017年防汛期间由衷感叹。

  与洪旱灾害的较量,水文信息是前置支撑。“服务产品化”,这是湖南水文抢抓信息化建设、拓展服务渠道的坚定口号,同时也为湖南水文打开了一扇连通社会的窗口。湖南水文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实现了与公众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关注数突破15000人,微信互动查询突破100万人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认可和认同,并获评“2016~2017湖南民生服务影响力微信”特别奖。

  伴随着水文站点成倍增加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预警发布体制不断完善,湖南水文预报基本实现了由断面预报向区域预报、由洪水预报向日常预报、由人工预报向自动化预报加人工干预的重大转变,洪水有效预见期也大大增加。全省水文情报差错率均低于0.4%,洪水预报合格率均在95%以上。

  在张家界、柳叶湖等风景区、长沙和常德城市易涝区、山洪灾害易发区设立水文监测站点,开展对水功能区、省市行政边界、重点水源保护区、全省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水文监测从单一走向多元,服务功能得到全面体现。

  五年间,湖南水文共建成市级农村安全饮水监督性检测中心11个,取用水自动监测站592个,实现了对全省324户重点取水户取水量、6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在线监测,对全省168个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开展了经常性监测,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30多起。

  砥砺奋进,加油快干!湖南水文在做好防汛抗旱“耳目”、水利建设“尖兵”的同时,还开展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及河流健康的分析评价,当好了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哨兵”,河湖健康诊治的“大夫”,乃至河长们的“参谋助手”。

  把改革做到更深“一层面”

  深化改革是释放发展活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湖南水文坚持抓重点、带全局,选择关键环节,制定“路线图”,划分“责任田”,做成了多件多年想干但没有干成的难事。

  体制机制改革上,湖南水文精准发力,“贴身紧逼”改革全过程。基本理顺了省、市、县三级水文管理体制,14个市(州)水文局和部分县级水文局机构加挂了地方水文局的牌子,县级水文水资源局已建成83个。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管理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又开始了绩效考核信息化、痕迹化管理的不断探索。

  通过推广应用新仪器新设备、加快测验方式改革等,湖南水文逐步形成了巡测、驻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水文监测体系,水文人进城的愿望基本实现。

  湖南水文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激励、使用等机制,坚持不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了水情预报(全国首创)、水质监测、水文勘测等技术技能竞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四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活动,较好地营造了学业务、钻技术、搞科研的良好氛围。五年来,通过公开招考、订单招录等方式共引进年轻员工330多人,占全系统总人数三分之一还多。同时,通过建立师徒合同、在线学习、技能竞赛、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职工队伍技能素养大大提升。

  改革是湖南水文的希望之路,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湖南水文提出的“十三五”业务工作实现“水信息采集现代化、水信息传输网络化、水信息处理智能化、水信息服务产品化”和行业管理实现“体制完善、管理规范、队伍一流、服务优良”的改革发展目标,凸显了清晰思路和坚定信心。

  把党建抓到事事“一落实”

  “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牢‘四个意识’,提升政治站位,担负‘一岗双责’,做到责任上肩入心。”省水文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世民多次强调要在全系统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落实十八大以来关于党建工作的新政策和新要求,省水文党组行有目标、立有方向、做有标杆。“把党建工作做实”是省水文局党组抓党建工作的追求目标。正是这种以“赶考”精神抓党建的实干行为,让三湘四水水文人的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省水文局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述责述廉、廉政谈话、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形成了长抓长管长严的作风建设新常态。

  在完善省局党组议事和“三重一大”决策规则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制定了《关于规范市(州)水文局党委(党组)议事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规则上细化了党委(党组)议事程序和要求,从制度上对党组(党委)议事工作进行了规范。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省水文局党组用三年的时间,对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党建工作、党的纪律规矩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政治巡查,通过整改倒逼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力,全省水文系统16个法人单位全部获评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其中9个单位获省部级文明单位。湘西水文局和湘乡水文站被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加义水文站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重公益,坚持志愿服务;树模范,形成“道德引领”。近年来,开设道德讲堂、组建水文志愿者服务队,保护母亲河、慰问孤寡老人、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实施精准扶贫等活动在全系统蓬勃开展、精彩纷呈。其中,“保护湘江水环境,建设美丽新家园”项目获得了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出版的《出彩水文人》宣传推介了湖南水文的12个先进人物或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常德水文职工钱锋,获得“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的益阳水文局李国庆、段意花夫妇,“湖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邵阳水文局周良雄……正是湖南水文这个坚强团队中的优秀代表。

  新时期,一条融合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正在无限延伸,成为湖南水文工作中看得见的生产力,为全面深化水文改革、加快水文发展、加强水文管理提供了坚强保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