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砥砺奋进的五年】常德:为民治水 变患为利

来源:湖南水利网 作者: 编辑:袁千惠 2017-09-28 09:41:45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德市江北城市防洪圈大堤。

石门南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城区水系治理。

安乡县孟家洲河段整治一新。

  常德,位于洞庭湖西部,通俗来说就是“头顶长江、腰缠沅澧、脚踏洞庭”,历来是水旱灾害多发之地。变水患为水利,为人民治水兴水管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水利建设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防汛抗旱成效显著

  五年来,常德市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不动摇,时刻保持警惕和临战状态,坚持早发动、早准备、早落实,科学决策、积极参谋、全力以赴,先后迎战了2013年发生的严重干旱,2014年的沅水流域超历史特大洪水,2016年的沅水、澧水、道水、涔澹水、松滋水等河系全面超警洪水,2017年的沅水流域全线超保证水位高洪,实现了“不溃一堤一垸,不垮一库一坝,山洪灾害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防汛目标和“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的抗旱目标,为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基础设施全面夯实

  五年来,常德市累计投入水利资金167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资61亿元,为人民治水兴水管水,连续五年取得全省“芙蓉杯”考核第一名。主要实施了沅澧水一线大堤、8个蓄洪垸堤防、5座大型水闸、967座水库除险加固,续建改造大中型灌区7个,更新改造大型泵站6处,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3.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73平方公里,改善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约70万亩,完成了市城区及县城城市防洪圈建设,市江北城市防洪圈全部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各区县(市)城市防洪圈普遍达到了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年发动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堰塘清淤扩容12万口、渠道疏浚7.6万公里,常年保证6030台小型机电排灌设施基本正常运行,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问题。

  安全饮水造福百姓

  安全饮水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2014、2015两年,常德市强力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14.35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435处,特别是建成了17万人的汉寿江东湖水厂、20万人的汉寿沅泉水厂、30万人的澧县山门水厂等一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共解决2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全覆盖”。

  进入“十三五”以来,常德市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运营管理专业化”的思路,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的农村人口达到81.1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8%;千吨万人以上的水厂已达到166处,覆盖39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7%。同时,出台了《常德市农村供水工程长效机制管理办法》,建立了设施维修养护、水质检测、安全管理、水源保护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

  生态水利深入人心

  五年来,常德市始终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常德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编制了《常德市水功能区划》、《常德市沅江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不断加大水域禁止投肥养殖力度,“禁投”范围从部分水库扩大到所有公共水域。全市农村水源Ⅲ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由2012年的88%提升到了目前的92%。2016年,全面启动了沅澧“两水四岸”综合整治行动,规划投资70亿元,对沅澧两水638公里堤防实施“ 一带三化”建设,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目标。

  水利改革硕果累累

  根据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常德市出台了《加快常德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方案》,强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等五大改革工作,水利改革稳步推进。

  2017年,常德市按照“一河一河长、一河一策略、一河一档案、一河一考核”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常德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总河长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在全市相关河湖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2017年,纳入河长制工作考核的河道管理、污染防治等21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进度70%。

  按照“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模式,常德市大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积极稳妥处置吸沙船,及时化解矛盾,科学合理划定采砂标段,切实规范了河道砂石采挖和砂石经营行为,河道采砂整治成效明显。

  工程管理上坚持建管并重,大力开展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水库、水闸、堤防、泵站、农村水厂等工程日常管护机制,定期开展督查、考评,确保了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