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源头活水灌“穷根”

来源:红网 作者:江先国 谭伟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 2017-07-26 10:01:53
时刻新闻
—分享—

茶陵县舲舫乡河坞村贫困户周泉元在自家屋门口用自来水洗菜。

  红网通讯员 江先国 谭伟 株洲报道

  “有水难存”“无水可蓄”,因水致贫难题是株洲市很多贫困村的真实写照,脱贫的出路和希望都寄托在水上。

  找准了“贫根”,就需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精准扶到贫困的点上、根上。以水兴农,以水兴村,让骨干工程与毛细血管配套,让民生水利浸润在贫困地区,是株洲市开出的治贫良方。

  兴干渠:农田不再喊“渴”

  水利设施薄弱,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瓶颈,更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坎。

  攸县石羊塘镇贺家坪村,曾遭遇灌溉用水之痛。村子位于酒埠江灌区西干渠尾端,因渠道年久失修、过水能力不足,农田灌溉年年喊“渴”。

  “以前,我们这儿一到用水季节就扯皮吵架,现在渠道硬化加固,解决了我们上下游群众的用水难,灌溉再也不发愁啦。”贺家坪村支书谢文革说,村里4公里渠道已纳入酒埠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800多亩农田从此过上“滋润”日子。

  贺家坪村只是一个“缩影”。在株洲市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醴陵市茶山镇石均塘村、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等,都因这个民生水利项目获益。

  去年至今,攸县酒埠江灌区、醴陵官庄灌区、炎陵县河东灌区工程共投入续建和改造资金1.078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50万元,省配套3345万元,市县投资590万元。今年4月,工程建设任务全部竣工。

  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副局长蔡杰峰介绍,贫困村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类型有渠道防渗衬砌、泄洪渠改造、人行桥和机耕桥的新建。通过对基础水利设施的新建和加固改造,改善了灌溉环境,提高了粮食产量,对脱贫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小农水:疏通“毛细血管”

  大型灌区的骨干渠道,是农业灌溉的大动脉;小农水,则是进村入组的末端渠道,是“毛细血管”。

  “搭帮小农水项目,我们终于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看着屋后标准化的混凝土灌溉水渠,茶陵县虎踞镇西屏村贫困户李春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63岁的李春保,两个儿子均患病在家,一家四口就指望着门前屋后的几亩田维持生计。以前缺水,田里的收成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水渠修好后,用水不愁了,老人开始憧憬今年的好收成。与李春保老人一样欣喜的还有虎踞镇高水村、高迎村、茶干村等11个村的3.1万村民。

  修山塘,建河坝,造沟渠,改泵站,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去年,株洲市向五个县(市)以及天元区的6个小农水重点项目县,投入建设资金1.15亿元,覆盖10个乡镇76个行政村。今年,茶陵县、株洲县、芦淞区等三个小农水项目县还将续资4240万元。

  从2013年开始,株洲市财政每年拿出至少1000万元,用于全市“五小”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并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村重点倾斜。去年至今,全市2200万财政资金,奖补到贫困村就达1580万。全市每年通过以奖代补新建和扩建的“五小”水利工程近1000处,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以上。

  “小农水项目是株洲市水利扶贫的关键一环,我们在项目申报和立项时就优先向贫困村倾斜,补齐贫困村水利短板,使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株洲市水务局局长彭良平说,未来几年,更多的贫困群众将受益于小农水项目,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奔小康。

  建水厂:“甘甜水”进万家

  饮水困难,是贫困地区的一大难题。把他们从找水、挑水的繁琐中“解放”出来,是撬开致富之门的一把钥匙。

  “现在家里接通了自来水管道,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白花花的自来水。”茶陵县舲舫乡河坞村70岁的周泉元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一直在村口的水井挑水,往返二里路,赶上干旱年份,则需要到两公里外的河里挑水。

  今年,舲舫乡自来水厂管网延伸至贫困村河坞村和浣井村,1200余名像周泉元这样的贫困村民,从此用上了放心水。

  如今,一座座标准化水厂矗立在山头林间,一条条水管延伸至千家万户,村民不再为喝水发愁,发展牛羊鸡鸭鹅等农业特色产业更有信心。

  从传统的“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2016年,株洲市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茶陵、炎陵两个贫困县的5.84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在建的农饮项目达70个,到今年年底,166个贫困村、6.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望得到全面解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