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通讯员 邓集键 益阳报道
益阳水资源丰富,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平原地带河网纵横、湖泊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向有灌溉、航行之利。但人们对水资源的现状仍盲目乐观,沉浸在“身在水乡不缺水”的表象中,爱水、惜水、节水的意识不强。另外,益阳水承载能力有限,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等,这些都倒逼了益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益阳市水承载能力有限。一是湖泊面积减少。据统计,全市湖泊面积从1996年高峰时期的125万余亩降低至目前的79万余亩。湖泊数量也呈剧减趋势。二是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问题。洞庭湖周边区县(市)受三口河系和洞庭湖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恶化的影响,出现了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现象。三是地下水开采过量。湖区由于外河水系不能作为饮用水,农村用水、企业用水基本取自地下水。
另外,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城乡居民对水资源短缺现状缺乏正确认识,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0.1-0.2,个别城镇更大。二是在一般工业的取用水定额偏大,重复利用系数较低。三是农业灌溉是全市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近60%,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还普遍存在,输水过程中浪费水的现象较严重,农业用水缺乏必要的节水措施,渠系管理不善、渗漏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
为更好管理水资源,2014年,益阳市政府出台《益阳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三条红线”,这标志着益阳市正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目前益阳市水资源现状,益阳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保护、生态优先,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管理思路是做好水资源管理、做实水资源保护,做活水资源开发利用。
做好水资源管理。益阳市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与终端用户承受能力,建立了水资源费与水价的联动机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节水技术、水生态系统保护等项目。
做实水资源保护。一是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涵养林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江河湖水流动、水生态修复。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志溪河、兰溪河两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资水、安化红岩水库、廖家坪水库及沅江、南县、大通湖自来水公司地下水等水源地保护项目。二是严格行政执法。严守“三条红线”底线,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对地下水取水许可总量指标严格控制,禁止新增地下水开采。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和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
做活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加快实施江河湖连通工程,目前重点加快沅江、南县、资阳、赫山等地的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步伐,实施烂泥湖兰溪河连通工程、沅江长春垸湖泊群连通工程、塞阳运河与五七运河连通工程、黄家湖-南门桥河湖连通工程、共双茶垸河湖连通、民主垸八湖连通、鱼形山水库扩容连通等工程,建立通畅“水系网”。二是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益阳市的水资源、水文化包装推介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创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力构建和打造“大美洞庭、休闲益阳”的旅游新形象、新名片,进一步扩大益阳城市影响力。
通过水资源管理,益阳水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增强。一是通过深入推进区域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益阳市加强了资水一级支流志溪河污染整治,整治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取缔或关闭了竹凉席和塑料筋生产企业,志溪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由劣Ⅴ类、重度污染转变为Ⅳ类、轻度污染。二是狠抓饮水安全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区标牌建设,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并开展了保护工作。通过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5%。
通过严格取水许可制度,严控取用水总量,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方式,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安全,将水源地保护、城乡饮水安全、水环境治理、河湖生态修复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益阳市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