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运用“四个一”加强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王琳 编辑:陈珏 2016-08-09 19:25: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娜 通讯员 王琳 长沙报道

  怀化,地处山区,境内水系密布、洪水易涨易落、洪旱灾害频发。近年来的防洪抗灾实践证明,基层基础工作是防汛工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防汛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旱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日,湖南省怀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怀化市加强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推进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

  《方案》围绕提升科学防控、应急处置、立体作战、高效联动“四种能力”建设,以乡村两级为重点,全面建成“阵地保障有力,队伍反应迅速,预案切实管用,机制上下贯通”四位一体、四级联动的一键式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实现由“层级式指挥”向“扁平化指挥”的转变。

  建设一个前沿阵地 提升立体作战能力

  作为一个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基层防汛抗旱前沿阵地,需要在设施、功能、管理等方面下工夫。

  从县级层面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防汛办能力建设,加大防汛抗旱硬件建设力度,搭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挥平台,打造一支素质高、反应快、能力强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储备一批数量足、质量高、能管用的防汛抗旱应急物资。

  从乡级层面来讲,要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加强“四个一”基层防汛抗旱体系阵地建设:一个规范标准的办公场所,一个设备齐全的值班休息室,一个配有必要物资的简易仓库,一套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从村级层面来讲,则需要装备防汛应急包、防汛抢险物资,配备办公设备,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工作制度等。

  打造一支机动队伍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支“呼之则来,来之则战”的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能在灾害来临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怀化市拟初步建立以基层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党员干部、民兵预备役、扶贫工作队为骨干力量,以水利工程管护、地质灾害巡查、医疗救助、核灾报灾等专业人员为基本力量,以企业救援队和青壮年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基层防汛抗旱队伍。

  按照要求,设立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村级防汛抗旱工作站。落实好相关人员,充实防汛应急抢险力量,备齐相关物资,抓好工作制度。乡级防汛应急抢险队要整合水库管护、地质灾害巡查、灾险情统计核报等力量;村级防汛应急分队则要切实提高“值守巡查、监测预警、疏散转移、抢险救灾、宣传教育”等五种能力。

  完善一套应急预案 提升科学防控能力

  按照“一事一案、科学管用、通俗易懂”的原则,一套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工作将推行“四化”管理。

  预案覆盖全面化。怀化将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应急预案,特别是辖区集镇、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必须制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做到“一库一册、一堤一册、一工程一册、一单位一册”,不留死角。

  预案制定科学化。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审查,增强预案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让应急预案家喻户晓。

  预案管理卡片化。应急预案规定的工作职责、处置程序、应急措施、转移路线等内容推行卡片化管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预案启动程序化。按照应急预案“Ⅳ、Ⅲ、Ⅱ、Ⅰ”级响应要求,实施预案启动模块化、网络化和编程式、扁平式管理,四级联动,一键式启动。

  建立一个工作机制 提升高效联动能力

  为有效解决防汛抗旱“卡脖子”“肠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一个市县乡村防汛抗旱工作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机制是关键。具体而言,可由怀化市防汛办牵头,加大各类力量、资源、信息的整合力度,全面提高防汛抗旱综合实战能力。

  搭建一个高效权威的指挥平台,增强各级防汛机构统一决策、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职责职能,进一步提高会商研判、参谋决策、调度指挥服务水平。

  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整合水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民政等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预警平台作用。

  加强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加大水文、气象、国土资源、智慧城市、平安工程、村村响工程等信息共享力度,为防汛抗旱提供强大的信息查询、交换、发布等服务功能。

  加强信息处置报送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信息采集、处置、发布职能以及村组信息采集、发布职能;建立辖区内人口通讯集群网,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警报等方式,及时传递信息,及时查险排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怀化市要求全市以加强乡村两级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应急骨干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快速高效的防汛抗旱体系,全面提高防汛抗旱综合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旱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016年底,将全面完成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任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